从高熵合金选相说起 | EBSD 相鉴别与相选择
EBSD 仅通过测量衍射带间夹角来确定相
熟悉 TEM 衍射斑点标定方法的同学都知道,只有同时测量衍射斑点对应的晶面间距和晶面夹角才能确定一个相,而 EBSD 能够只通过夹角信息来判定相?
其实,准确地说,单纯的 EBSD 系统没有【相鉴别】的功能,只有【相选择】的功能。
具体过程就是通过 Hough 变换识别磷屏获取的衍射花样中的各个条带及位置,测量并计算各个衍射条条带之间的夹角,然后与所分析相的晶面夹角列表比对,而列表基于所输入相中一系列特定的反射面,给出匹配度最高的解, 最后计算出取向矩阵获得取向信息。
这样的相判定方式就存在一个问题,如果样品中同时含有结构相同、晶面间距接近、或者成倍数关系的相时,它们的衍射花样会非常接近,甚至相同,晶面夹角当然也非常接近。
例如:Cu 和 Ni,两者空间群号均为 225,晶格常数分别为3.61 和 3.57。二者强度排在前 50 的反射面完全相同,衍射花样完全相同,晶面夹角也完全相同。当样品中同时含有 Cu 和 Ni 时,EBSD 是区分不开的,测试结果会是随机杂乱分布的点,或者会发现 TSL 系统中像素点的 CI 值均为零。
那如果样品中确实含有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相怎么办呢?EBSD 商家早给我们想好了对策。
EBSD-EDS 一 体 化
对于结构相同或相近,成分不同的相可以利用EBSD-EDS一体化功能检测,即靠成分差别区分(在牛津仪器中称作 True Phase 功能)。
未使用 True Phase 功能
只靠衍射带间夹角,无法区分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相
使用 True Phase 功能
准确区分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相
带宽测量
对于结构相同或相近,而晶格常数差异比较明显的相,有的 EBSD 系统有测量带宽的功能,利用晶格常数差异会导致衍射带宽度变化的原理来区分,但这要求 EBSD 相机分辨率高,衍射花样足够清晰,因此对大多数样品较少使用。
特殊方法
对于成分和结构都相同的相,例如马氏体和铁素体,那就很难了,目前的区分方法主要是依据马氏体内固溶大量 C 原子导致晶格畸变,所以花样质量比铁素体差,衍射带衬度值低(具体方法谢村官博在 B 站视频中有详细介绍)。但只能近似表示,因为样品表面质量、变形、取向等同样会影响花样质量。
鉴别未知相
EBSD 有个对未知相进行相鉴别的功能,也是利用 EDS-EBSD 一体化来进行的,同时用成分和结构去缩小范围,判断相组成,具体做法如下:
,时长00:44
可以看出,合理选择采集参数对保证鉴别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高增益,短曝光 低增益,长曝光
花样较弱 花样清晰
鉴别为【立方 ZrO2】 鉴别为【单斜 ZrO2】
误标点较多 无误标点
标定率 93% 标定率99%
但在一串结构相同成分相近的相中选择哪种相更可能,对 EDS 成分比例准确性和 EBSD 花样质量都要求尽可能高,主观因素还是很大,需要用 XRD 或者 TEM 进一步验证。
高熵合金选相
而 EBSD 相判定的原理恰恰可以帮助我们使用其测试高熵合金。高熵合金是由多种等量或近似等量的金属组成的合金,当合金系统的混合熵高于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熵变时,高熵效应会抑制金属间化合物的出现,形成简单的面心或体心立方等较为简单的结构。反正也区分不开,只需要输入一个结构相同、晶格常数接近的相就可以了。取向信息是通过计算衍射带对应的晶面和花样中心的夹角来确定的,而衍射带位置和对应晶面指数的确定对于结构相同的相是一样的,不受影响,因此取向信息是正确的。也就是除了相图不能用,其他的 EBSD 结果都是准确的。
下图是来自网络的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,可以用组分中的 fcc 或 bcc 相直接标定即可。
例如:AlCoCrFeNi 高熵合金,直接用 Fe-fcc、Fe-bcc 标定即可获取准确的取向信息。
Phase Map IPF Map
总结
最后总结一下 EBSD 相判定:
· 异构异素晶体,直接测;
· 同构异素晶体,EBSD-EDS 一体化测;
· 同构同素晶体,没法测;
· 特例:复杂细小的金属间化合物,虽然同构异素,但考虑到 EDS 的影响区通常是微米级的,无法通过成分区分。即便使用 TKD,打出的杂散成分太多,也不适合,只能通过 TEM 看原子相的方式来判断。